成都全搜索新闻网(记者 但唐文)6月29日报道 八极拳、八卦掌、八卦刀、八卦剑、形意五行连环、春秋大刀......29日上午,在纪念武学泰斗王树田先生百年诞辰的活动上,来自四川武术界的各路“武林高手”上演了一场激烈的“比武”,引来一片叫好声。
王树田是我国著名武术家、中华武林百杰之一、四川武术家最高段位银龙八段获得者,曾任中国武术协会委员,四川省武术协会副主席,成都市武术协会主席,四川省武术队主教练,成都体育学院武术教授。精通形意拳、八卦掌、太极拳、八极拳、查拳、通臂、劈挂、翻子、擒拿、摔跤、劈刺等多种拳术。他一生培养了大批武术教授、教师、教练员及武术工作者。2005年底,王树田在蓉逝世,享年88岁。
这次活动会聚了成都体育学院、四川省武协、内江武协、德阳武协、西昌武协、峨眉武术联合会、青城功夫研究会等川内武术界高手,在缅怀武学泰斗的同时,也一起探讨如何传承和发扬中华武术。
传统武术和现代格斗类别不同 没有比较性
近年来,有人对传统武术的发展现状感到担忧,传统武术正在走下坡路,传统武术不如西方竞技格斗等言论此起彼伏。特别是去年格斗狂人徐晓冬在中国武坛掀起一场波澜后这些声音更加明显。时隔一年多,针对这些言论,四川省武术运动管理中心主任、四川省武术协会秘书长任刚在接受成都全搜索新闻网记者采访时再次给予了回应,他说,传统武术和西方竞技格斗根本就是两回事,没有可比性。“这就好比把电影和话剧、川剧和京剧拿来比谁更好一样,这怎么比呢?”
任刚表示,现代格斗技是提炼了实战格斗中的一些精华格斗技巧,并且加以强化,“他们反复有针对性的练习,功能就是实战。”而传统武术一般分军事类武术、竞技体育类武术以及养生保健武术等类型。“如果将传统武术的一部分和西方格斗生拉上关系进行对比是不科学的。我们中华武术也有精于实战格斗的类型,把这些和现代格斗来比赛,胜负就难说了。”
“并不存在走下坡路一说。”任刚表示,武术经过数千年的传承与发展,具有很强的生命力。如今,因为所处和平年代,武术更多的是一项体育运动,而不是一种单纯的格斗技能。他说,单从人数统计上来讲,近年来学习中华传统武术的人其实在逐渐增多,武术的普及度也比以前更广。“比如,近年来成都学习太极拳的人就在明显增多,仅在册统计的人数就达到了200多万人。”任刚认为,练习的人多了自然而然可以产生一些尖子和优秀的人,普及度更广了也更加利于传统武术的发展和传承。
任刚同时也表示,之所以有这些诋毁中华传统武术的言论,一方面原因是有人故意针对、损毁传统武术名誉,另外一方面是在武术界确实鱼龙混杂,有某些所谓的大师打着传统武术的旗帜,在圈子里自夸自擂、弄虚作假从而损害了传统武术的形象。“所以,武术界也需要打假。”
武术传承要需要勤学苦练、武学兼修
随着全球化的发展,武术已经成为了中华文化的一种符号,成为文化传承与对外交流的载体。那么如何能更好的传承发展我们的中华传统武术?任刚表示,中华武术的传承大致可以分为三类,一个是民间武术传承,主要是师父教徒弟,另外一种是武术学院传承,主要是老师教学生,还有一种形式是专业运动队,以教练员带运动员。
而对于中华武术的传承发展,任刚表示,四川正在将传统武术的相关招式、套路等精髓进行梳理,编制成相关的武术段位制,从而在技术上进行统一规范,“我们以此为抓手来进行推广和传承。”同时还需要将武术动作引入校园,成为校园体育的一部分。“目前我们正在做《峨眉武术段位制》的编写工作,准备今年推行。”
对于中华武术的传承发展,长期从事武术教育的成都体育学院武术学院院长、中国武术八段赵斌认为,传承中华传统武术不仅要传承武术的套路,还需要传承武学精神,武术文化。“作为武术学院我们的首要任务是教学,传承国家推行的竞技武术,同时也要传承王树田等武术前辈的特色武学,传授武术文化。”
“要想练好武术需要勤奋的学习,能吃苦。”青城功夫研究会会长何道君也有着自己的看法。他觉得,现在的许多年轻人怕吃苦,对于武术存在误解,所以让武术的发展遇到一个尴尬的境地,“大家对武术的理解大多停留在影视、小说里的夸大和虚构里。而等他们真正来接触以后就有了心理落差,所以不想学了。”何道君认为,武术的传承除了武术界人士要练好自家功夫外,还需要整个社会的正确宣传和引导。“武术就是强身健体,需要勤学苦练,取巧不能成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