成都全搜索新闻网(记者 郭莹)6月30日报道 昨日,一则名为“成都某幼儿园老师摔小孩,孩子后脑勺被老师重摔在地,目前家长已报警”的监控视频在网络上流传。事件发生后,园方武侯区辛迪家幼儿园于29日下午发出声明,称事件系该园一教师行为不当所致,并已开除涉事教师。但孩子家长表示不接受幼儿园下午发表的声明。
事件经媒体曝光后,不少家长表示,自己的孩子年龄很小,表达能力还很稚嫩。即便平时担心他们是否也会在学校受到老师或同学的欺负,却没办法有效的从他们嘴里了解具体情况。针对此事,武侯区心传青少年心理服务中心洪源老师从心理学方面给予了家长一些建议,他表示,在询问低龄儿童事件经过时,接纳他们的情绪,应采用开放的态度,让他们自然“开口”。
“有时候,可能会存在一种氛围,那就是‘你受到惩罚是因为你不乖,其他小朋友没有受到惩罚是因为他们听话乖巧’,这样的话孩子的判断其实很模糊,通常情况下,孩子会觉得自己有错在先,一旦家长情绪过于激动,夹杂愤怒和伤心,孩子会搞不清楚家长情绪是不是针对自己,因此,也就会抵触去描述回忆这些事情,或者对家长隐瞒。”
“很多家长在发觉孩子情绪不佳,怀疑孩子在学校受到欺负时,总是习惯去询问‘你怎么了?’,’怎么不舒服啦?’这样的问题,但实际上,这些问题对幼儿来说,意义不大。”洪源表示,家长在询问孩子时,应当关注孩子的情绪,给予接纳的态度,这一点非常重要,在询问时,可以采用“我感觉你很不开心,我可以陪你一会吗?“,”妈妈(爸爸)陪着你,你想说也可以,不想说也没关系”这样的开放式语句,以获取孩子的投入感。
“跟低龄儿童聊天获取关键信息时,取得他们的投入感很重要的,这种投入感在成人身上体现出来的也就是信任感,只是说孩子可能对信任的概念还不是很清楚,但这并不能表示他们心中没有判断。“洪源表示,”孩子在一个判断形成之前,并不知道有些话需不需要、应不应该说,因此跟孩子聊天,首先要玩在一起,允许他漫无边际,想到哪里,说到哪里。家长可以重复他们的话,再询问其中的一些细节。”
洪源表示,想孩子说清楚在学校具体发生了什么事情,应该允许他一点点描述,家长最好不要带着自己的感情对描述的内容进行评判,并对他说的话进行不断重复确认。也可以在游戏中了解具体情况,比如心理沙盘,比如有卷入性意义的绘画活动等等。”
打个比方,如果家长问老师是否打你、是否欺负你,这样的话孩子一般都会有自己的判断,因此,最好的提问方式应该是,‘你在学校里是怎么过得呢?最后一节课是否有特别事情,跟同学是否有发生什么’,让他自由描述,有可能的话家长也可以让孩子他去再次演示模仿事件经过。
洪源老师还提示,让孩子描述老师行为,可以先从她的衣着、长相开始,如果发现孩子情绪有波动,或者在提到某一位同学会有回避现象,家长不宜继续询问下去,而应该短暂回避,以迂回的开放的方式重新回到这里。